本文目录一览:
- 1、广汽钢铝混合车身获车界“奥斯卡”大奖
- 2、新能源汽车车身电控技术的组成
- 3、汽车外观如何创新有哪些关键要点
- 4、复合材料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和车身轻量化中,有哪些潜在的应用前景...
- 5、如何打造极致安全?比亚迪云辇智能车身系统,垂直控制技术
- 6、投资70亿元的浩瀚-M架构,让我们看到汽车的未来
广汽钢铝混合车身获车界“奥斯卡”大奖
1、月16日,中国汽车行业内最高级别的科学技术奖、被誉为中国科技界汽车“奥斯卡”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由广汽集团牵头,联合广汽埃安与大连理工大学共同完成的“电动汽车轻量化钢铝混合车身研发与制造关键技术”项目荣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奥迪的钢铝混合车身在乘员舱使用了超高强度的热成型钢骨架,用来保证座舱在碰撞时更大限度地保证车内乘员不会受到挤压,而车身的前部和后部则使用铝铸件、铝型材,维持良好的吸能效果。继奥迪后,奔驰、宝马、凯迪拉克、特斯拉,以及国内的广汽新能源、北汽新能源也开始加入到钢铝混合车身的行列。
3、第一名、特斯拉;第二名、宝马;第三名、奔驰;第四名、比亚迪;第五名、腾势;第六名、北汽;第七名、奇瑞;第八名、上汽荣威;第九名、广汽新能源;第十名、捷豹。
新能源汽车车身电控技术的组成
1、【太平洋汽车网】电控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控制单元、执行器组成。核心部件是控制单元。新能源汽车重要由电池驱动系统、电机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及总成组成。电机、电控和总成与传统汽车基本相同,差别在于电池驱动系统。
2、【太平洋汽车网】新能源汽车的电控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控制单元、执行器组成。核心部件是控制单元。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构成,由三部分组成,电池,电驱,以及电控。技术电池技术、电机驱动及其控制技术、能量管理技术以及电动汽车整车技术为电动汽车四大关键技术。
3、【太平洋汽车网】新能源汽车整车带有高压电的零部件有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压配电箱(PDU),电动压缩机,DC/DC,OBC,PTC,高压线束等,这些部件组成了整车的高压系统,其中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压控制系统为纯电动汽车上的三大核心部件。
4、除了以上三大组成部分外,新能源汽车的电控系统还包括逆变器、驱动器、电源、保护模块、信号检测模块等等。电控系统对整个车辆的运行进行合理控制,包括温度管理、充电负载平衡、车辆加减速等。简言之,电控系统决定了车辆的驾驶体验。
汽车外观如何创新有哪些关键要点
1、理想的身体比例创新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一般放置在车下,所以车的上部提供了充足的设计空间。在新能源汽车的车身设计过程中,由于不受车身内部结构的影响,设计人员可以更加合理、科学、美观地设计车身比例。例如,汽车的前后配重比应该保持在1:1,这样当汽车静止时,汽车的重量就均匀地分布在四个轮子上。
2、另外,汽车车身是由许多大型覆盖件构成,所以在设计外观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这些覆盖件的制造工艺,例如如何合理分块、减少冲压工序、简化冲模结构等等,简单来说就是减少生产工程量的同时,又要保证实物的品质和设计的视觉效果。
3、智能钥匙手环:当用户没有携带电子钥匙时,可以通过智能钥匙手环来开关汽车。只需将手环靠近车门,即可轻松解锁车辆,提供便利的同时增加了安全性。激光车灯:激光灯作为一种车灯的创新,能够放出比普通卤素灯更明亮的灯光,并且使用的能量要比等效的LED灯少得多。
复合材料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和车身轻量化中,有哪些潜在的应用前景...
总新能源汽车车身研发的来说新能源汽车车身研发,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车身研发,复合材料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和车身轻量化方面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未来,复合材料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能带来更大的提升。
技术创新:随着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成型技术、连接技术等的不断创新,复合材料的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成本也将逐渐降低,为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提供更多可能性。
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是提高能效、延长续航里程的重要途径,而复合材料正是实现轻量化的关键材料之一。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车身结构、电池包、充电设施等方面。通过采用高性能的复合材料,不仅可以显著降低车身重量,提高能效,还能提升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复合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制造车身、底盘、电池壳等结构件,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制造座椅、内饰等非结构件。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抗冲击、抗腐蚀等优点,可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寿命。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轻量化趋势对提高能源效率和增加续航里程至关重要。 复合材料作为实现轻量化的核心材料,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得到新能源汽车车身研发了广泛应用。 复合材料被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多个部件,包括车身结构、电池包以及充电设备等。
如何打造极致安全?比亚迪云辇智能车身系统,垂直控制技术
1、同时,还包含了刚度控制技术,也就是车身刚度三级调节,举个例子,在越野时,如果意外发生飞坡坠落等紧急情况的时候,可以触发第三级刚度,减少50%的冲击载荷,比亚迪的“云辇”,以高端技术为车内驾乘人员打造极致安全,树立了越野SUV的安全新标准。
2、比亚迪以云辇技术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最重要的是,云辇从整车垂直方向系统化控制出发,实现了整车的升维安全。一方面它能够通过抑制车身姿态变化,极大降低车辆侧翻风险,加码乘员安全;另一方面云辇系统可以在雪地、泥地、水域等复杂路况下,通过3向6自由度的融合控制,时刻调整车身姿态。
3、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可以每秒上千次接收信号输入,云辇智算中心运算处理时间快至微秒级,可实现减振器阻尼快速调节。当车辆经过颠簸路面时,采用高频小阻尼的舒适性控制策略,使底盘变“软”。在60km/h通过连续振动路面工况下,云辇-C可助益整车达成96%的隔振率。
4、在刀片电池、CTB、易四方之后,比亚迪技术鱼池放大招——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将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与舒适度提升至全球领先水平。简单理解,云辇就是车身在垂直方向上智能控制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投资70亿元的浩瀚-M架构,让我们看到汽车的未来
1、四年之后,当北京车展再次回归,极氪也带来了斥资70亿元打造的浩瀚-M架构。70亿元是什么概念?以最新进入市场的汽车品牌作对比,三年投资100亿元用于造车,这包括了研发、生产制造等各方面从零开始的花费。而“浩瀚-M”仅仅作为一个技术架构,就投入了70亿元。
2、浩瀚-M重构未来出行空间,打造未来的电动车架构 进入智能电动时代,虽然发动机不再是必须品,但汽车空间形态依旧停留在燃油时代。带着对未来出行的全新思考,极氪投资70亿人民币,专属开发了浩瀚-M 架构,颠覆了目前电动汽车的空间形态,重构未来出行空间,打造出未来的电动车架构,让智能电动时代的汽车空间彻底超越过往。
3、极氪同样将浩瀚-M 架构的安全做到了极致,浩瀚-M 架构采用了极氪首创的“隐藏式双B柱设计”,相较传统 B 柱材料强度提升了33%,在每一侧的车门内,都装备了两根直径约70毫米的超高强度钢柱,且每根钢柱都采用2000兆帕超高强度热成型钢,与建造潜艇的材料强度相当,并通过热气胀一体成型工艺。
关于新能源汽车车身研发和新能源车企研发投入排行榜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